2025年4月3日,朝阳区名师工作室项目阶段成果汇报与研讨活动在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生命涵育”理念为核心,集中展示了朝阳区名师工作室在课程改革、家校共育、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全方位呈现了区域教育创新实践的卓越成效,吸引了众多教育界专家、领导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绘教育蓝图。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汤丰林、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李军、董俊娟、李万峰、秘书长白永潇、监事解春荣,朝阳区教委干部科副科长王维维,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院长谢鹃、副院长于永强等领导及培训专家,全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核心成员代表等百余人参会。

活动伊始,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谢鹃院长深入介绍了朝阳区郑丹娜名师工作站的成立背景和发展脉络。朝阳区自2004年“双名工程”启航,历经五次进阶,如今已构筑起以150余个名师工作室为核心,辐射2万余名教师的“雁阵式”高端人才培养体系。谢院长着重指出,名师工作室作为区域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依托“领航、远航、引航、护航、助航”五大计划,为教育人才的拔节成长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他们从“塔基”攀向“塔尖”。

教改新课堂成为当日一大亮点,12位教师携手登台,以“文化传播者”“校园主人翁”“智慧新生代”“社会雷小锋”为主题,演绎了一场跨学科教学的精彩大戏,打破学科壁垒,让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成长开辟多元路径。
作为活动的核心板块,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书记兼校长郑丹娜分享了“生命涵育”理念的实践探索。这一理念源于20余载师生“悄悄话”交流的积淀,强调“全接纳”学生的感受与差异,“慢引导”其成长规律,营造绿色包容的教育生态。从关注生命“长度”的身心健康,到追求“高度”的思想学识精进,再到拓展“宽度”的家庭社会担当,全方位勾勒育人坐标,并借助跨学科融合、家校社协同等方式将理念落地生根。
成果汇报环节精彩纷呈,朝阳区六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核心成员一起围绕“生命涵育”这一主题,用不同形式呈现了各自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郑丹娜名师工作室”成员郝婧老师带来儿童哲学视角下主题班会的前沿探索;“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刘宁老师巧用“漂流日记”等妙招,破解家校共育密码,实现从“单向传递”到“双向共育”的华丽转身;“古诗词之美 跨学科之探”工作坊青年教师曾慧敏老师展示古诗词与历史的诗意碰撞,开启“诗史互证”至“诗心共鸣”的文化之旅;“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郑丹娜生命涵育研究室”谢冰老师分享人机协同培养好习惯的创新实践,依托AI打造智能评价体系;“贾婷名师工作室”师徒以对话展现“四展体育”的素养培育新风尚;“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工作坊”则通过圆桌论坛,诉说青年教师在工作室摇篮中的成长蜕变。

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汤丰林会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赞誉,剖析“生命涵育”蕴含的生命教育尊重个性、涵养环境构筑生态、育人闭环促成智慧转化三重深意,同时警示人工智能时代坚守“以教育视角吸纳技术”,守护育人初心。

活动尾声,郑丹娜校长向全区教育同仁发出奋进号角,期待以工作室联盟为纽带,深化“生命涵育”实践,凝聚“家校社”合力,为培育“健康向上担当”的时代新人倾洒朝阳智慧,续写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