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深夜,一场大雨突袭安顺市,次日清晨,漫步安顺街巷,随处可见节水的生动画面:草坪上的微喷带编织细雨帘幕;雨落管下的贮水池静候甘霖;居民小区的休闲廊亭里,节水标语和花木相映成趣。在这座被雨水浸润却深知水之金贵的城市,一场关于留住“天上之水”的变革正在安顺上演,重塑这座城市的生态肌理。

雨过天晴后的世通和府居民小区。
修剪整齐的坡地草坪、错落有致的乔灌木绿化带、清泉流淌的景观水池,迈入安顺市西秀区世通和府居民小区,经过一夜暴雨,小区地面却鲜见积水,4号楼住户方琴正带着孩子在家楼下打篮球。
“我们小区是安顺市首个省级‘节水型小区’,也是出了名的‘海绵小区’,雨水不会在地面停留太久便被地砖‘吞没’,不会影响居民的休闲活动。”方琴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向记者展示起未沾雨水的皮球。
雨水都到哪里去了?记者在小区世通物业公司和府项目负责人宋玲丽得到答案,小区在2013年建设之初便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楼顶安装集水管、地面铺设透水砖、地下建成收集池,构成了社区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通过透水砖渗入地下的雨水收集池内。
每当雨水落下时,会通过集水管道和透水砖进入雨水收集池内,经过杂质沉淀后,满足小区道路清洁和绿植浇灌所需。
不仅如此,世通和府小区还根据居民日常节水量,在年底缴纳次年物业费时给予九折优惠。
“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型马桶、回弹式水龙头已成为我们一家五口的生活习惯。”方琴告诉记者,她们家每月水费不超过50元,也因此享受到每年约350元的物业费抵扣优惠。
该做法自2023年施行以来,全小区有超一半的用户同方琴一样,通过更换节水器具、积极参加节水宣传活动等节水生活方式,每户享受到200元至500元不等的物业费抵扣。

随处可见的节水宣传海报。
“通过节约用水,不仅住户的物业费减免了,我们每月的用水支出也省了一大半!”
据宋玲丽回忆,2020年小区每月向自来水公司缴纳的水费约为1500元,通过多年来的雨水收集回用,每月缴纳的自来水费已减至不到700元。
在安顺,这样的“海绵小区”正不断涌现,仅2024年,天瀑学府、百里城小区、西湖御园、誉景三合、仟坤城市森林、南华圣景等多个小区就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截至2024年底,安顺市已创建节水载体649个,建成节水型居民小区94个,并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

雨水收集井。
安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然而,由于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地表水易下渗,难以蓄存。同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集中,旱季则水资源匮乏,成为工程性缺水典型地区。多年来,“有雨无水、有水无盆”一直是城市“痛点”。
为了留住“天上之水”,安顺市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牵引,依托“海绵+园林景观”“海绵+老旧小区”“海绵+城市管网”等模式,在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学校等各个区域分散布置透水性路面、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组合形成完整的海绵系统。

小区景观水池。
截至目前,安顺市年雨水资源利用量达到26.86万立方米,城市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0.65%,有效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并逐渐成为安顺践行城市节水攻坚的“锁水密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编辑 王瑶
二审 谢巍娥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