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 题:成都动漫产业崛起探秘
新华网记者黄博阳 董小红
截至4月9日,《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破156亿。持续创下的票房神话,让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热度持续攀升,这座城市也被打上“动漫之城”的标签。
成都成为“动漫之城”,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产业上下游
位于成都高新南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以下简称“天府长岛”),总占地约278亩,相当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大小。《哪吒》系列的出品制作公司可可豆动画、视效制作公司墨境天合、动画制作公司千鸟动画、科幻产业运营公司三体宇宙等60余家企业、6000多从业人员在这里工作。
园区面积不小,但在这里流行一种说法:“‘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动画产业的上下游。”成都千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科在回忆《哪吒2》的合作过程时表示,因为几家公司距离很近,相互之间经常散步过去当面沟通,兜里揣个硬盘带过去就传输了数据。

“可可豆有个执行制片人陈姐(可可豆动画执行制片人 陈畅红),是个大嗓门。她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我在楼上就能听见她在下面喊‘杨科!在哪呢?!’就像邻居一样。”杨科说。
园区中“当面沟通”“硬盘直传”的协作已成常态。在邻里式的配合中,包括IP开发、动态分镜、特效加工、衍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快速集结。
如今,天府长岛的办公区成了游客们来成都的“打卡地”,让在这里工作的人有些不习惯;在天府国际动漫城,各类动漫主题活动轮番上阵,让这里挤满了前来游玩和“吃谷”的年轻人;在成都各相关产业园区中,担当动画项目的视觉创作团队在日以继夜地策划、更新产品。

“我们刚在成都成立分公司时并不在园区,是在一个写字楼里办公。”墨境天合成都公司总经理刘颖回忆,当时成都市政府方面与企业洽谈,拿出一整套扶持政策,于是墨境天合成都公司搬到了长岛数字文创园。“到了之后发现,这里不仅有动漫公司,还有影视特效公司、游戏公司、软件公司。大家都在一起,正好。”刘颖说。
内容创作人才紧俏
智联招聘发布的研报《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显示,成都市在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六,前五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

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磊说:“在成都可以过得很‘巴适’,这对创意人才很有吸引力。”目前,星阅辰石拥有《遮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动漫IP版权。据王磊回忆,公司在来成都创业初期,供应商来自全国各地,但现在的供应商绝大多数就在成都本地。
原力动画成都公司负责人认为,对动画制作企业来说,成都的人才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多所高校开设动画相关专业,每年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成都生活节奏相对舒适,城市配套设施完善,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目前成都影视动画行业总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2023年,成都应届生人才、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均处全国前列,人才净流入占比较2022年上升0.3个百分点。
3月4日,天府长岛举行的“立园满园·才聚数创”2025成都市产业园区人才洽谈对接会现场,发布了《成都市产业园区数字文创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25)》(以下简称《目录》),吸引许多求职者阅读。
翻阅《目录》可以发现,与动漫产业关系紧密的岗位中,年薪最高的岗位是编剧、角色模型师、技术美术工程师,其中编剧年薪最高可达65万元。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从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整个数字文创领域来看,现在最稀缺的是能够拿出原创剧本、创意、美术设计、音乐等关键内容的人才。
“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看完出来还能二刷、三刷,在国内火也好,走向世界也好,更多依靠的还是内容创作,比拼的是你有没有一个好的故事,高级的审美,高级的表达。”刘颖说。
“一豹战三龙”“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对嘛,没有什么是点个头不能表达的”……当院线特效的极致冲击褪去,作品留给观众的是这些瞬间、台词、音乐和角色。
从替别人“打工”到现在孵化IP
成都今日的热度与辉煌并非一朝而成,而是有迹可循。早在20年前,成都就开始在动漫产业领域持续布局。
2005年,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成都。彼时,我国动漫产业地位弱势,国内制作团队主要为日、韩企业加工动画片段、制作三维特效,收取加工费用,充当全球动漫产业的“打工者”。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为其他国家代工生产的动漫长达3万多分钟,比同年国产动漫的时长还多。
和国内许多地方一样,成都在推进动漫产业的初期,面临着缺人才、缺资金、产业链不完善、制作多而原创少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持续困扰整个行业,且非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扭转解决。

原力动画成都公司负责人表示,中国动画产业在近20年时间里,经历了显著的阶段性提升,其中2015年后的时间段是制作实力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期,2017年起税收优惠和产业园区建设等支持措施的成效开始陆续显现,如《大圣归来》《哪吒》《凡人修仙传》《三体》等越来越多的动画影视IP被孵化出来。
二十年来,成都市为了培育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文创产业,扶持政策和鼓励举措持续发力。

被业内人士认为尤其体现发展动漫产业雄心的是《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规划鲜明提出,将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在“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打造中国动漫名城,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动漫 IP,并鼓励动漫企业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
刘颖表示,成都的政府部门在与企业沟通需求之后,会持续跟进问题解决的进展,收集建议后进一步完善、回访,及时与企业同步解决问题的进度,还有哪些尚待落实等。
原力动画成都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消费市场庞大,对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旺盛。以成都为据点,可以更好地辐射西南地区的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和合作机会。

2017年时,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占全市GDP的5.7%;到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已达2876亿元,占全市GDP约12.2%。爱企查平台统计显示,成都市涉及动漫、动画制作及开发的企业信息多达37013条。据统计,成都高新区目前已聚集数字文创相关企业六千余家,形成了超千亿元产业规模集群。(参与报道:黄晓芸、李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