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院士候选人中国电信李学龙

李学龙是少数同时关注视觉图像数据的“处理”(智能)与“获取”(光电)的学者之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的公告称,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审定,确认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信集团李学龙入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也是今年三大运营商唯一一位上榜中国科学院有效候选人名单的通信人才专家,如果李学龙通过,他将成为中国电信集团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李学龙任中国电信集团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 院长。长期从事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关注涉水光学的基础理论,在深海相机与智能处理方面做出原创性工作,应用于我国深海探测领域多项型号任务。

组建研究院主导“智传网”研究

李学龙牵头组建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推动重点技术攻关,打造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

李学龙作为院长,带领团队主导了“智传网”的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并与AI治理、智能体、智能光电(包括具身智能),形成“一治+三智”的完整科研布局。智传网集结了人工智能、通信、网络三项关键技术,通过将“端、边、云、网”高效串联,让智能可以在家居生活、生产制造、农林生态、海洋勘探等多种场景发挥巨大价值,是新型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大势所趋。

在航空航天领域,智传网可以推动其业务从单点智能向全域智能演进,让“人驾驶飞机”转变为“飞机协同航行”。在矿山开采领域,智传网还能通过数字网联、无人操作、智能巡视、远程干预等实现高危环境作业替代,既保障人员安全又提升开采效率。随着运载火箭、水下航行器等技术的发展,上至太空,下至深海,人类的脚步不再局限于地球表面。而AI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可以拓展到更广阔空间。

李学龙表示,算力可以像自来水一样流动,打开水龙头即可获取,但是智能不行。智传网就是让智能穿梭于各个场景与用户之间,使智能不被特定的设备或平台所限制。

涉水光学领域顶尖专家

涉水光学也是李学龙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2016年5月1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全国首届“水下光学”高峰论坛由李学龙发起。同年,提出并牵头筹备创建了我国首个省部级涉水光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海洋光学重点实验室,并著有《涉水光学》、《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等著作。

目前,李学龙带领团队进一步推进涉水光学技术创新,将人工智能与光电技术结合,通过多模态光电探测系统进行光信号的全链路管控,在涉水环境中能突破水体散射衰减造成的传输距离限制。同时,依托端边云网的融合能力,智传网可以串联融合深水相机、水下具身智能等水下多个智能节点,在应急场景下实现任务规划与执行,为深海勘探、水下救援等复杂作业提供决策支持。

“李学龙教授长期从事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关注涉水光学的基础理论,在深海相机与智能处理方面做出原创性工作,应用于我国深海探测领域多项型号任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在《涉水光学》序言中评价称,涉水光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展现出其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提高光学设备的探测能力、提升光学信号的处理精度,以及推动光学技术在复杂水体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我深感,涉水光学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挑战的关键。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涉水光学必将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科技竞争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科大毕业创立多个实验室

李学龙不仅有名校光环,还在国际名校任教的经历。根据中国科技大学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李学龙1994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中国科大继续深造,2002年获博士学位。

2003年至2009年,李学龙相继在英国Ulster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任教。2009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并创立陕西省海洋光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智能光电与交互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李学龙还曾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王大珩光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科学探索奖,及省、部、学会一等奖13项。

中国科技大学官网评价,在国内的众多计算机视觉研究学者中,李学龙是少数同时关注视觉图像数据的“处理”(智能)与“获取”(光电)的学者之一,其涉猎领域广泛,开拓了多模态认知计算与临地安防等多个有广泛应用场景的前沿交叉学科,同时当选了人工智能领域与光电智能领域多个学会的Fellow。除了AAAI Fellow,他还入选了AAAS Fellow、OSA Fellow、SPIE Fellow、IEEE Fellow、ACM Fellow、IAPR Fellow、IET/IEE Fellow等等,并是首位当选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执委的大陆学者。

指导:辛鹏骏采写:李洪力编辑:洪力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