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场“灵活就业妈妈岗”——“学无纸境”报纸创意模型系列课程培训活动在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举行。宝妈晓凤初遇模型技艺,创作热情被点燃。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那些曾被当作废品的旧报纸,成为精巧的艺术品——栩栩如生的外白渡桥、灵活转动的摩天轮、可拖拉的黄包车、声控感应的城堡……晓凤惊叹不已。
凌云街道自开设“灵活就业妈妈岗”以来,由最初的一位成员,发展到如今60多名,还开设了“灵活就业妈妈岗”培训基地,结合社区需求推出的“灵活就业妈妈岗”工作坊系列,由非遗立体纸艺代表性传承人带来的报纸模型工作坊。

“从前报纸的终点是垃圾房或废品站,如今却成了艺术品的起点。”旧报纸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工作坊后续岗位涵盖环保、市集、手工艺、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不仅为妈妈们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时间,助其更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晓凤不仅掌握了纸棍编织、结构塑形等核心技法,眼下已经以助教身份参与市集推广。她负责引导体验环节时深刻感受到居民的积极互动,以及对非遗文化的热情。通过市集,从学员到助教,她也清晰地捕捉到一些潜在客群,一种新的职业可能性在心中萌芽。
学员晓凤通过多次实践尝试,以扎实的作品表现获得授课机会。眼下,还有部分学员通过基础材质制作实现计件收益。让她们从家庭主妇到手艺人,看到了灵活就业创收的可能。
晓凤也说,在市集与孩子们共同制作报纸模型的过程,成了最生动的环保课堂。孩子们现在会主动分类废纸,还会变废为宝,更是从中学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眼下,“妈妈创作社群”人数不断增长,形成线上组团接单、线下市集展销的新模式。晓凤说,与其他宝妈们共同学习,互动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拓展了社交圈。
“我们将会设立‘妈妈设计师’职级体系,优秀学员可参与商业订单研发,并打造‘妈妈智造’品牌,开展定制礼品与文创衍生品市场。同时,会与学校共建线下美育课程和线下开发亲子作业课程。”工作坊相关负责人透露了“灵活就业妈妈岗”从工作坊到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

“灵活就业妈妈岗”只是一个缩影。凌云街道将“保民生、促就业”作为街道重点工作,并着力开设创新品牌,“灵活就业妈妈岗”队伍更是日渐壮大。街道受理中心更是联动各居委打好紧密“配合战”,结合居委走四百,充分运用“4+3+2+1”的全链条式工作法,即“四心”(细心排摸、耐心引导、用心推荐、热心解难”,“三打”(打通信息流、打好配合战、打造满意度),“二讲”(讲政策、讲案例),加上“一个AI”辅助的工作模式,努力提升辖区就业率。截至今年一季度,失业人员成功实现就业276人,就业成功率提升6.66%,比去年第一季度的就业率上涨了55.93%。
凌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后续将继续提供更多元化的岗位设计、更精准的就业服务,为各类人群创造弹性岗位,企业从多元劳动力中汲取活力,社区在共生共赢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