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2025亚足联中国女子五人制足球亚洲杯”在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综合馆燃情上演。这场赛事不仅是五人制足球国际大赛决赛阶段比赛首次落户中国,也是呼和浩特市首次举办亚足联A级赛事,可谓意义非凡。而就在比赛前几个小时,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与中国足协主席的会面,更预示着“体育 + 城市”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即将展开。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热潮席卷全国的当下,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人气高涨,赛事经济的影响力也愈发深远。它不仅充分激活了上下游全产业链,还以跨界融合的姿态,与文博、餐饮、酒店住宿、商超、娱乐、会展等多业态深度联动,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流量入口和消费引擎。呼和浩特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各级各类赛事也频频“落户”呼和浩特。据了解,2025年,呼和浩特将举办国际级赛事13项、国家级赛事25项、市级赛事1000场次,蓬勃发展的体育赛事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以赛营城,赛事经济蕴含的价值远超表象。大型赛事的举办,可以直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领域的消费,同时催生体育培训、装备制造等业态。此外,赛事还是城市品牌塑造的绝佳契机。以此次“2025亚足联中国女子五人制足球亚洲杯”为例,其吉祥物“雁翎”巧妙地将体育与城市特色融合,以灵动的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呼和浩特的城市辨识度。围绕“雁翎”形象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如印有赛事LOGO的定制徽章、融合民族纹饰的运动员纪念围巾,以及以鸿雁翎羽为灵感的珐琅饰品,更是将草原文化的深邃内涵与赛事的激情活力完美融合,为运动员及外地观众留下独一无二的“青城记忆”。
赛事举办的背后,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赋能支撑,是各部门的全力保障,更彰显着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推动城市发展的高瞻远瞩。市委书记与中国足协主席的会面,无疑是政府积极推动“体育+城市”协同发展的有力证明。赛事也会倒逼城市升级基础设施与服务。为办好“2025亚足联中国女子五人制足球亚洲杯”,迎接远道而来的八方贵客,呼和浩特优化交通接驳、增设多语种服务、个性化餐饮保障,打造全方位的赛事保障体系。
当然,单靠一场赛事或一场会晤难以形成持久动力,唯有以“体育+”生态为纽带,将赛事资源与城市禀赋深度绑定,才能实现从“赛事引流”到“产业扎根”的跃迁。从苏州以“双面绣”理念将中超赛事与古城文化融合,到威海借铁人三项赛激活渔具产业集群,再到济南以政策创新带动赛事经济贡献超68亿元GDP,实践证明:政府需以顶层设计打通产业链堵点,如优化场馆赛后利用机制、培育体育科技企业;企业需挖掘赛事衍生的消费场景,从智慧观赛到主题文旅,延展价值链条;市民则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体育消费,让赛事经济真正反哺民生福祉。

未来,当城市从“办赛事”转向“营生态”,体育便不再局限于竞技场的方寸之地——它将成为城市更新的由头、文化输出的窗口、全民共享的福祉。这场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协同赛”,终将让每一份对体育的热爱,都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
来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