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则产业界重磅消息从川蜀腹地激荡至黄海之滨——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正式签署核级阀门联合研制合作协议。这张来之不易的“核领域通行证”,不仅标志着这家深耕行业三十载的“隐形冠军”正式进军核级装备领域,更折射出盐城市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生动实践。

从滨海县城一家阀门管件小厂,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0%的行业龙头,苏盐阀门的跃升之路颇具启发意义。
“我们始终锚定‘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每年将营收的4%投入研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正海指着企业技术路线图介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已具规模:与核动力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建成全县首个院士工作站,集团累计斩获600余项专利,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走进海核装备智能车间,5G赋能的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集团常务副总王寅算起“智改数转”的经济账:通过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这条专线生产效率提升5倍,能耗降低30%,产品不良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智能化改造的红利已显现在财务报表中——前四月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2.3%,订单排至年末。

作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链主企业,苏盐阀门正以“头雁效应”重塑产业生态。通过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江沅机械等配套企业攻克镍基合金材料等“卡脖子”技术;依托院士工作站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全县机械制造企业布局多元化应用领域,积极向核电、大型火电等专业领域拓展。这种“以大带小”的协同模式,让滨海石油机械产业年产值突破110亿元。

“政府专班提供的全周期服务功不可没。”王寅感叹,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动提供财税、用地等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扩产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多维度的制度供给,正助推这个县域产业集群向2026年核电装备20亿元产值目标加速迈进。
站在新起点,苏盐阀门已绘制出更宏大的战略蓝图:投资30亿元建设智能化特种钢锻造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25亿元到30亿元的增量规模,“十五五”期间冲刺百亿销售目标。这家从黄海之滨走出的制造企业,正以核心技术为支点,撬动高端装备市场的新版图。(撰稿丨宋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