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镇市卫城镇的发展进程中,上水村党支部脱颖而出,成为2025年度“排队抓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水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
特色农业“精耕耘” 产业增收“节节高”
上水村党支部深知本地资源优势是发展的 “富矿”,紧紧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别具一格的特色产业,以昂扬的斗志开启了蓬勃发展的新征程。

上水村红高粱出品。王娇阳拍摄
红高粱,无疑是上水村的 “致富金穗”,承载着全村人的殷切期望。村 “两委” 精准把握这一优势,带领村民全力投身红高粱种植产业。短短两年间,种植面积便从最初的 200 亩迅猛扩增至 1600 余亩。今年,预计亩产能达到 300 公斤,总产量可达 480 吨。为进一步提升红高粱的附加值,村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贵州一农蔬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同时与贵州酱酒集团签订党建结对联建协议。这一系列举措,让红彤彤的高粱成功实现 “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粒粒饱满的高粱米和香醇醉人的美酒。产业链的延伸,成效显著,带动村集体增收 50 万元,参与种植的 150 户村民户均增收 4000 元。从田间到饭桌、酒桌,这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村民的日子愈发红火。
除了红高粱产业,肉鸡养殖同样是上水村的 “致富密码”。村里成立了肉鸡养殖合作社,采用 “合作社 + 农户” 的成熟模式,为农户提供从鸡苗供应、饲料配送,到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的全流程服务,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全村肉鸡存栏量达 9 万羽,年出栏 15 万羽。凭借稳定的品质,这些肉鸡成功走进周边城市的各大市场。去年,肉鸡产业收入高达 75 万元,养殖户平均增收 1.5 万元。村民张某某满脸笑意地说道:“以前养鸡只是小打小闹,根本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合作社干,收入直接翻了好几倍!”
如今的上水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靠着对特色农业的精耕细作,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乡村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农旅融合“巧梳妆” 乡村发展“路路通”
为探寻发展新路径,村两委成员及镇干部一起耗时数月,深入调研本地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奔赴云南等地的知名文旅乡村学习先进经验。今年以来,村两委成员、镇干部及村民召开研讨会议6次,经过反复研讨与精心筹备,计划于今年5月重磅推出“百艺上水购美之窗”旅居项目,立志打造贵州首家自然康养胜地。

上水村旅居项目启动会。王娇阳摄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开创性地将芳香疗法、精油运用与古老的阿育吠陀疗法相融合,构建起一套专属的营养学体系。从体质分析、香薰体验,到饮食搭配、运动规划,再到冥想放松、按摩理疗、草药调理、排毒养护以及生活方式重塑、心理学疏导,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只为让游客在“百艺上水 购美之窗”收获全方位的健康呵护。
“百艺上水 购美之窗”承载着上水村的未来蓝图。“百艺”寓意着未来将引入、探索并创新超百种手艺、技艺和艺术业态,“购美”则致力于打造集购物、体验、娱乐、艺术、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村庄,谐音“够美”,彰显上水村以“美”为核心的多元发展理念。
在旅居版块,上水村已规划建设57户特色民宿,融合当地建筑风格与现代舒适元素;80平方米的咖啡茶艺馆,既能品味香醇咖啡,又能感受茶香袅袅;30平方米的棋牌休闲馆,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还有40平方米的冥想室、16平方米的养生体质茶餐中心、24平方米的疗养室、200平方米的瑜伽馆和香薰制作馆等,丰富的业态,正逐步将上水村打造成令人向往的乡村旅居新地标。
村民自治“齐发力” 乡村治理“步步高”
上水村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成功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村里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严格遵循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从规划到施工,每个环节都让村民深度参与其中,真正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

上水村开坝坝会讨论村事。王娇阳摄
去年,上水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由共青团贵州省委 “春晖・乡村振兴智库” 专家组带队的考察团,成员包括贵阳市建筑设计院、贵州理想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相关人员,以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00 多名师生。他们通过 “春晖乡村共建” 行动,助力将上水村打造成 “理想村”。考察团与镇村干部、村民围坐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根据行动方案,专家组将帮助村里成立 “新时代春晖社”,汇聚各方力量,将上水村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目前,上水村娇旅居农房改造建设已动工 50 户,完工 25 户,村民们的房屋纷纷换上了崭新的 “衣裳”。
文明乡风“勤培育” 道德新风“人人传”
上水村党支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倡导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文明风尚。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上水村松林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胡心悦摄
红色文化方面,按照“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修缮松林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人员定期管护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老红军杨顺清墓,利用清明节、建党节等时间,联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开展现场教学和祭扫活动。据统计,2024年在松林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达30余次。
乡村文化方面,启动上水村村志编撰工作,全方位记录上水村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特产、风俗、人物等情况,展现上水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进一步提升村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上水村通过产业发展强村、乡村治理活村、民生保障暖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水村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进取,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乡村发展篇章。
通讯员 王雨柔
编辑 龙香
二审 杨厚信
三审 王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