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乔治·何克之路|系列活动纪念国际友人 一起走进乔治·何克的“甘肃时间”

中国甘肃网4月13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4月12日,随着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走进甘肃天水,“追忆乔治·何克事迹,弘扬国际主义精神——重走‘何克’路”活动拉开帷幕。

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以及专家学者将沿着乔治·何克曾经走过的西迁路线一路北上,追寻乔治·何克的足迹,探寻一段跨越国界的友谊与奉献之旅。

期间,团队还将参加纪念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召开座谈会,拜谒艾黎和何克陵园,深情缅怀乔治·何克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兰州城市学院乔治·何克雕塑

2025年是英国友人乔治·何克(1915-1945)诞辰110周年。1938年,23岁的何克来到中国,之后投身中国工合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全身心投入培黎学校的发展,曾担任山丹培黎学校首任校长。1945年7月22日,何克在山丹县病逝,安葬于艾黎和何克陵园。在短暂的生命中,何克为中国人民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不朽篇章。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讲好乔治·何克等国际友好人士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动人故事,挖掘利用好国际友好人士资源,赓续中英友好代代相传的友谊,开拓中英民间友好交流新平台,甘肃省开展2025年举办纪念乔治·何克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追忆乔治·何克事迹,弘扬国际主义精神——重走‘何克’路”是其中一项。

乔治·何克在中国的工作往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国际主义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将永远铭刻在中英两国人民的心中。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凤县双石铺学培黎工艺学校的学生

乔治·何克与甘肃结缘源自1944年,陕西凤县的双石铺学培黎工艺学校西迁甘肃山丹。

当年,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的办学受到破坏与威胁。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山丹资源丰富,存在各方面的优势。

“房子已盖,速将机器运来!”接到路易·艾黎在山丹落脚的电报,乔治·何克收拾好学校设备、仪器,带着学生从陕西双石铺出发。

青年时期的乔治·何克

一路途径徽县、天水、秦安,翻过白雪皑皑的华家岭,过兰州,抵山丹,行程一千二百多公里,历时6个月。

一路上,乔治·何克带着60名学生风餐露宿,历经千难万险!冬日的白雪伴随刺骨的寒风,大漠的风沙夹杂着冰雪与严寒。

“最恶劣的季节,我们走在高山上,顶着二十年来未遇的寒风。道路覆盖着冰雪……我们真的到这里了!”在给朋友的信中,乔治·何克曾这样描述艰难的行程。

从冬季到春季,乔治·何克带着孩子们前行,从未放弃过对新学校的渴望。他们彼此照顾、携手同行,终于抵达山丹和路易·艾黎汇合。

对于这段艰辛而坚毅的迁校史,培黎人形容它是“培黎的长征”。而这段历史也被改编成电影《黄石的孩子》在2008年上映。

亲属团和经过的同学们交流

重走乔治·何克路,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将沿着前辈的征途出发,以徒步的方式感受前辈的不易与坚毅,用脚步丈量这段充满友谊与大爱的行程。

据了解,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已经寻访了上海、陕西等乔治·何克曾经在中国生活奋斗过的路线,这次他们一路风尘仆仆从陕西宝鸡走进甘肃天水,从这里开始,他们将重温乔治·何克在甘肃无数温馨而感人的回忆,中国甘肃网将持续追踪报道,一起走进这位国际友人的“甘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