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的系列文章《京津两地金融往事》的第二篇。
当我沿着解放北路自北往南,过了赤峰道,看见的便是天津的保商银行旧址。说来太巧了,这所银行于北京的“同胞兄弟”,就坐落在西交民巷的东段,目前可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场地。京津两地的保商银行,到底谁是老大?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说起。就在那一年,天津发生了严重的“布匹危机”。到了宣统二年(1910),为了清理天津商人所积欠的洋款,维持天津地区华洋之间的商务往来,德国人冯·巴贝与叶兰舫等中国商人合作筹资4000万两白银,创办了北洋保商银行,并在解放北路的银行原址上办公。“保商”的名字,也出自保护商人们利益之需。到了民国八年(1919),保商银行初创时的任务已然实现。此时,由于德国在一次大战中战败,德国人冯·巴贝撤资回国,北洋保商银行遂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独资银行。不久后,银行股东们决定,该行在民国九年(1920)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由曾经担任中国银行总裁、民国政府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并摄行大总统职务的周自齐出任董事长。此后,保商银行在北京安了家,且一直维持到民国廿六年(1937)“卢沟桥事变”。

继续沿着解放北路往南走。哎,东方汇理银行,好熟悉的名字!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内,也有一处东方汇理银行的旧址。东方汇理银行,是1875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一家外资银行。这家银行进入中国的时间,是在光绪年间。一开始,它的分行设在了香港,后又进入上海。随后,东方汇理银行又在广州、汉口、沈阳、北京、天津、广州湾(也就是如今的广东湛江)、昆明建立了分行。这家银行在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业务,一直持续至上个世纪中叶。

再往南走,下一个熟悉的名字,就是“横滨正金银行旧址”了。在北京的东交民巷,也有一处“正金银行”旧址,那可是东交民巷区域内的三处最重要的打卡地之一啊(另外的两处,分别是圣米厄尔教堂和法国邮政局旧址)。而今,“正金银行”的门口与外立面墙体上,还挂着“中国法院博物馆”的醒目牌匾。
“正金银行”是什么来头?这是一家创立于日本横滨的外资银行。其创办的时间,为1880年。正金银行的天津分行,成立于光绪廿五年(1899)。这家银行是通过贷款、透支等方式,来支持日商大量向中国华北输出商品,以获得廉价原料,牟取暴利。解放北路上的正金银行建筑,则建造于民国十五年(1926)。北京的正金银行支行,初建时间要晚于天津的支行。但保留下来的正金银行建筑,却要早于天津的正金银行。这座建筑修造于清宣统二年(1910),其位置是在昔日御河路东岸与东交民巷交口处的东北角。后来,御河由明渠改为暗沟,路段的名称也变成了正义路。日本横滨的正金银行,是1944年倒闭的。京津两地的正金银行支行,也相继改换了主人。抗战胜利后,北京的正金银行支行,曾作过张恨水领衔的《新民报》所在地,后来还临时作过中央财经委的办公地。天津的正金银行支行,则成为中国银行的办公用地。


就在正金银行旧址不远处,英国汇丰银行的旧址赫然矗立。天津的汇丰银行分行,设置于光绪七年(1881)。有学者指出,正是这家银行的设置,才开创了解放北路作为“中国北方金融街”的序幕。昔日的汇丰银行,还在香港与上海开设了总行与分行。这可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一家外资银行,天津每天的外汇牌价都要以汇丰银行挂牌为准。据说,每天上午10点以前,以汇丰银行领衔的“外商国际汇兑银行公会”,就会让指定的外汇经纪人向各银行兜揽外汇买卖。根据供求情况,并参考当日上海汇丰银行的外汇牌价,从而确定天津当日挂牌的市价。天津租界的愚公们,为了保险起见,也会把大量资财存入汇丰银行,哪怕不要利息也无所谓。
在津门汇丰银行落成四年后,光绪十一年(1885)汇丰银行在北京也成立了分行。晚清民国时期的北京汇丰银行,将主要存款客户,定位于清政府及此后的北洋政府,一些高层官员和商人次之。在中国的业务中,上海分行吸收的存款最多,其次就是后来居上、取天津而代之的北京。汇丰银行的北京分行,于1953年停业,这也是外资银行中停业最晚的。而今,位于东交民巷中段路南(与日本公使馆旧址、东交民巷饭店即西班牙公使馆遗址隔街而望)的汇丰银行旧址早已不存。要想见到汇丰银行在华北地区的遗迹,您还得来天津。


还在回味着“汇丰银行”往事的时候,我又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中央银行(天津支行)旧址”。中央银行?这个名称出现于民国十七年(1928),它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创立。而且,挂着“中央银行”招牌的银行在国内重要城市都有。昔日的北平,是设置在西交民巷的。如今,中央银行(北平支行)的旧址依然留存,它就挨着北洋保商银行,并与其分担着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展览任务。而在津门,中央银行天津支行的旧址,就在解放北路上,跟一大堆中外资的金融机构相互为邻。
来源:北京号
作者:申哥带你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