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强监管防风险优生态,构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基石

近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积极响应党中央“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决策部署,突出行业发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市情的公募基金发展新模式,为公募基金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方案》赋予了公募基金行业更大责任,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的能力、提高公募基金权益投资的规模和稳定性等重点领域。其中,在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组合拳”备受市场关注,将构筑并夯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中国证监会吴清主席指出:“崇尚法治、尊重规则是办好资本市场的基本前提。”自公募基金成立以来,严格的监管与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保障。进入建设金融强国新时代,公募基金也迎来全新使命,唯有重要规则的持续完善方能催生出优秀投资人、投资机构。《方案》进一步深化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调将“长牙带刺”的监管执法落到实处,通过守牢合规风控底线提升行业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一是全面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方案》对完善行业制度环境做出了体系化安排,将制定修订多部制度规则,涵盖公司治理、投资管理、产品创新、薪酬考核、人员管理等方面,将系统性夯实行业基础制度体系,规范行业深化改革。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方案》还强调,将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一方面加大典型案例和违规行为的公示、通报力度,形成对行业机构、从业人员的警示教育机制;另一方面加大检查力度、提升技术手段,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为行业清清楚楚地划出“红线”,以法制化途径从根本上保障投资者利益。

二是全面提升合规风控能力。在此次《方案》中,“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贯穿在风险防范、绩效考核、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业绩比较基准明确了基金资产配置比例、行业覆盖范围及风险收益特征,是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标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既有利于刚性规范投资行为,防范风格漂移风险,也有助于优化投资者预期管理,降低因非理性申赎引发的基金流动性风险,还能建立动态纠偏机制,避免错误配置的长期累积,防止局部风险向系统性风险传导。

同时,《方案》明确指出要制定公募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指引,这将大大增强投资组合风险对冲能力,系统性提升公募基金的风险管理能力。上述两项改革举措形成的“基准约束-工具对冲”联动机制,不仅能通过强化投资纪律降低非理性风险暴露,还能通过衍生工具实现投资风险对冲,共同提升公募基金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稳健运作能力,标志着行业从“规模导向”向“风险调整后收益导向”的实质性转型。

三是全面构建良好行业生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方案》提出,要夯实行业文化根基,大力弘扬和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提升行业声誉管理能力,唱响经济光明论,充分发挥引导和塑造预期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行业将通过完善人员管理措施、优化行业文化建设评估体系,督促从业人员和投资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强化从业人员执业操守管理,打造过硬的从业人员形象,实现行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双向赋能。另一方面,行业将通过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扎实开展声誉风险管理,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等,促进行业和社会各界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引导长期资金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帮助投资者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方案》的落地实施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迈入以“投资者为本”的深化改革新阶段。新起点,新征程,行业将坚持政治性和人民性,校准功能定位,与投资者“同甘共苦”,持续推动制度完善、能力建设与生态优化协同发力,真正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同行人”和“好帮手”,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努力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好公募基金的新篇章。

(财联社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