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看似平平无奇的橡胶,一面经受1300℃火焰的长时喷射炙烤,不仅没被烤穿,另一面的温度只有45℃左右。4月18日,记者在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物材料”)的采访是从一堂“实验课”开始的。
总经理杨克斌“用心良苦”:看企业生产线吧,没有震撼人心的作业场景,智能化程度无法企及标杆工厂;看产品吧,那些材料颗粒以及制成品,更没有充满科技感的炫酷外观。怎么解释一季度高增长的业绩呢?
今年1—3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作为“贡献者”之一,中物材料实现销售收入5342.16万元、同比增长32.90%,净利润258.17万元、同比增长36.42%。“你看到的通过‘烤验’的产品,就是我们新的增长点。”杨克斌对“揭秘”方式的安排颇为满意。
中物材料背景很“硬”: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孵化的企业,科研实力强劲,承担过一系列国家和省产业化项目,2022年由四川产业基金并购控股。
就算执掌这样的“王炸组合”,杨克斌也没少忧心忡忡。过去,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研发,为相关行业提供“中间体”——也就是原料,并凭借打破国外垄断、在国内率先研发的低烟无卤阻燃PC材料,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问题随之而来,尽管公司有80多种产品——公司展厅摆满装着花花绿绿“颗粒”的瓶子,下游却不知道如何应用或者不敢第一个吃螃蟹,导致公司发展不得不面临增长“天花板”。
分析原因,产业链太短位列首位:上游的创新参与不到,下游的应用等待“伯乐”。中物材料下定决心用“延链”破局。
在与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接触中,杨克斌了解到他们对电池阻燃和防火存在迫切需求,多年前就掌握的陶瓷化硅橡胶材料找到应用场景。当添加特殊配方的陶瓷化硅橡胶暴露在火焰中时,可以转变成具有自支撑性能的陶瓷体,防止火焰进入材料,为保障驾乘人员安全赢得宝贵时间。中物材料已紧靠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中心,无卤阻燃薄膜产品批量生产,陶瓷化硅橡胶小批验证,一季度业绩增长有了“生力军”。
向上进军到材料添加剂领域。中物材料制备的ASA共聚物(一种应用于材料的耐候抗冲改性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原本投资建厂,后来改变了策略,以现金投资加技术赋能方式,与产能闲置的第三方合作,走出双赢之路。”杨克斌说,二季度的营收中就能看到这个项目的贡献。
无卤阻燃PC薄膜、无卤阻燃PC板材、无卤阻燃PP薄膜……中物材料的展厅内不再只是“颗粒”。创业20年,杨克斌目睹过一批成果转化失败的案例,他的心得就是适应市场才能引领潮流。“我们的爆发式增长才刚刚起步。”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