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图据视觉中国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比较平稳,实现平稳开局,尤其是对欧盟、东盟等经济体的进出口均同比增加。”4月14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
东盟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4月14日的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
在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方面,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
14日的发布会也提到,与美贸易方面,今年一季度在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下,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1.11万亿元,增长4%。
徐洪才提到,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上来看,一季度进出口相对平稳,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吕大良在14日的发布会上也介绍,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
“以前我们进出口、尤其是在出口上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目前像新能源车、智能机器人等产品都是附加值相对更高的产品,也能够支撑我们的进出口更加稳健和有底气。”徐洪才说,我国和欧盟、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的产业链联系都紧密,未来彼此也都有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的空间。由于各国的需求结构是有差异的,因此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释放彼此的发展潜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仅要加强与欧盟、东盟的贸易联系,还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中日韩自贸区,增加与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拉美国家等贸易合作,多渠道拓展海外合作。
未来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
外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
在14日的发布会上,吕大良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中国有14亿多人口,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而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苏剑表示,今年一季度进口总额同比增速由正转负。他表示,一方面,2024年对2025年存在相对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处于产能去化阶段,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收缩,而大宗商品在我国进口总额中占比较高,故受其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贸的“含新量”则进一步提升。王令浚介绍,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
已成科技创新重要力量
据海关总署14日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在所有进出口贸易中,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增长0.4%,占进出口总值的29%。
“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从低成本高智商的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到春晚舞台的机械舞者,民营企业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创新姿态。大家应该还记得除夕春晚晚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14日的发布会上这样说。
徐洪才对红星新闻记者说,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民营企业的活力也决定了外贸的发展活力。“我国民营企业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同时也决定了很多人的就业。”
徐洪才表示,未来政府需要引导带动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拓展新的出路。例如,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的买家,或者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这个过程中企业遇到相关困难,相关部门也需要及时出台政策帮企业纾困。
苏剑则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多渠道开拓海外市场、出口转内销外,企业还要创新、增加产品的品牌效应、高质量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潘莉 责编 官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