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爆发,长安“上限”在哪?

今年4月,长安汽车以全系零售20.6万辆的成绩单,在合资品牌加速退坡、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的背景下,再次验证了其作为央国企、中国汽车工业“领头羊”的战略定力。

其中,长安自主品牌零售量达17.1万辆,同比增长8.3%。新能源零售超7.1万辆,同比增长46.7%。

这些数据背后,既展现了长安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抗压韧性,也能说明其在新能源转型与全球化布局中仍有不少尚未完全释放的增长势能。

最抗打的领头羊

在合资品牌市占率持续走低的行业拐点下,长安自主品牌171181辆的月销成绩,恰似一剂强心针。其核心在于用技术迭代夯实基盘,以体系进化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

4月爆款单品CS75系列同比增长49.6%、逸动系列增长22.1%,印证了蓝鲸500bar高压直喷技术焕新的威力。这同样是长安穿越周期的关键,通过经典车型焕新,让燃油基盘稳固。

在燃油基盘持续夯实的战略纵深下,长安汽车新能源品牌同样高歌猛进。长安启源Q07、深蓝S09、阿维塔06三款数智新汽车是长安汽车最新力作,代表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数智电动品牌最新科技实力。按照官方公布数据,启源Q07首月订单破3万、阿维塔06上市48小时大定1.25万辆、深蓝S09仅8天订单突破10000辆。

此外,长安凯程V919等商用新能源产品的入局,更开辟了长安电动化转型的新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库存策略的主动性,坚持发布零售数据而非批售数据,从零售数据可以看出其是在主动进行产能结构的调整,优化库存结构及产品交付,主打一个“轻装上阵”。这种“以销定产”的柔性能力,同样是其应对价格战的核心护城河。

从混动到纯电,从大众市场到高端细分,长安用“多能源路线并行+差异化定位”策略,在新能源市场构建起立体化产品矩阵。

这种“技术下放、价值上攻”的打法,不仅打破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更在智能化、服务生态等维度构建起新的竞争壁垒。

在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宣布未来五年,将坚持BEV、REEV、PHEV、HEV、ICE多动力路线不动摇,面向全球推出45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37款。

长安销量“上限”在哪?

长安汽车的真正想象力,藏在尚未完全释放的技术储备与市场势能中。

过去10年,长安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仅2024年,其研发投入就高达151.58亿元。

在上海车展上,长安带着一大波前瞻科技产品齐亮相,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天衡底盘、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吸引不少人围观,而这些只是长安对未来技术储备的冰山一角。

其中,固态电池量产进入倒计时。根据规划,2025年底前长安汽车将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

与此同时,长安“北斗天枢”计划跃迁迈入2.0时代。长安自主研发中央环网架构SDA,发布了天枢大模型、天枢辅助驾驶、天域座舱、天衡底盘等20余项行业领先技术。这些硬核技术,已经赋能产品并下放至大众市场。

比如启源Q07以12.98万起的亲民价格强势登场,重塑A级SUV价值标杆。深蓝S09以23.99万切入高端市场,凭借其先进的智能科技配置等再打破品牌天花板,这同样展现出长安汽车在前沿技术整合应用上的深厚功底。阿维塔占位高端情感智能电动市场,高颜值,高智能,高价值的“三高”品牌形象持续巩固。

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正悄然铺开全球化棋局。东南亚生产基地的投产和欧洲研发中心的筹建,为长安打开了年销百万级的增量空间。

今年一季度,长安实现营业收入341.6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83亿元,同比增长601.31%。

而长安汽车所坚持推进的持续品牌向上,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效益改善,海外市场实现增量增利,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稳中有进,几乎都在一一实现。

不久前,长安汽车设定最新目标:2025年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00万辆,海外销量至少70万辆。到2030年,总体销量力争达到5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销量40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可以说,4月份销量成绩单只是开始,一个产品、技术、出海全面爆发的长安马上要来了。以体系化能力穿越周期,用技术创新打开增长天花板,长安势必将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从“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