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文家街道文家村桑海林:守住传统麦香 “磨”出原味面粉

寿光融媒讯(记者袁萍)清晨五点,天刚放亮,文家街道文家村的桑海林已开车行走在乡间小路,车上装着刚从农户家收来的新小麦。近年来,这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山东汉子,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传统面食文化的根脉。

“民以食为天,祖辈面食文化的传承和田野里浓郁的麦香,是我创业的初衷和梦想。”桑海林回忆起创业历程,感慨万千。今年38岁的桑海林从事过家电维修等多个行业,随着“0添加”“原生态”成为食品消费新趋势,桑海林萌生了做原生态面粉生意的想法。得益于亲戚多年开磨坊的经验,他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制作技巧。去年,拜师学艺后的他毅然开起了面粉店,从下乡收购小麦到磨成面粉,全部亲力亲为,只为保留那口浓浓的麦香气。

为了做好面粉经营,他按照要求取得了相关资质,注册了商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

走进位于寿光市第一茶城北侧的桑海林的店铺,机器轰鸣声中,散发着浓郁麦香味的面粉顺着传送带落入容器。桑海林“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将面粉摊匀,待冷却装袋后,这些面粉很快便会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桑海林介绍,从优质小麦到成品面粉,要经过多道工序。新小麦要经过二到三个月的后熟期,然后才能加工,若直接加工会导致面粉品质差、口感黏涩、食品成型困难等。小麦后熟期结束后,先筛选出颗粒饱满的小麦,接着清洗、甩干,随后把半干的小麦放在透气的袋子里静置一晚,以便让外壳更好地脱落,之后才是机器研磨。层层工序后,带着浓郁麦香的面粉才能新鲜“出炉”。

“看,我们的面粉微微发黄,这才是健康的颜色。”桑海林抓起一把面粉,在阳光下转动掌心,金黄的粉末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告诉记者,自家的面粉采用传统生产工艺,低速研磨、低温加工,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小麦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生产中,他坚持“两不原则”:不提取麦芽精华、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所以,面粉看上去微微发黄。“这样做出来的馒头、面条口感筋道,咀嚼时有丝丝甜味,还有浓浓的麦香味,满足了消费者对饮食自然、原生态的追求。”他说。

“面粉还有吗?”“给我20斤。”采访中,不断有顾客上门。对于购买量大又不方便拿回家的顾客,桑海林会留下电话送货上门。还有的顾客带着自家小麦上门磨面,桑海林也可以为村民代加工。“就想吃点自己磨的面粉,原生态,比较健康。”一位前来磨面的顾客说。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桑海林积极对接商超,大力推介石磨面粉的特色和营养价值。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他还通过抖音视频、微信团购等模式加强品牌线上宣传,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线上沟通和订购。

在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桑海林的石磨面粉凭借优良的品质与口感,成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不仅进驻市区多家超市、培养了许多忠实的顾客,还吸引了青州、东营等地的客户前来购买。最近,桑海林在保留石磨面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精心研发并推出了自磨面粉面条等一系列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仅延续了石磨面粉的天然、健康特质,更在口感口味上进行了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饮食体验。“下步与电商合作后,我计划在店里开辟传统石磨体验区,让更多人了解并吃到麦香味十足的石磨面粉。”对未来门店发展,桑海林有着清晰的规划。

在这个机械轰鸣的时代,桑海林用双手的温度守护着石磨的转动,让每一粒小麦都承载着匠心与诚意。当您咬下那口带着麦香的面食时,或许能品出泥土的芬芳、品出时光的味道,更能品出一个现代人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