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通讯员 李建国
智能机械手自动取样,智慧管理平台自动调温……7月3日,位于济源经开区的万洋集团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现场,国内首台最大的186m²焙烧炉正在高效运转。
地处南太行山脚下的该项目,举目望去,厂区如海,楼塔如林,管道如网,但闻机声不见人,因为一切尽在“智造”中。
“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引入了更加智能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和环保科技,在能效方面可超越行业顶尖标准20%,实现了固废最大程度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利用,预计完全投产后将实现年营收120亿元、利税10亿元。”该项目负责人成国军感慨地说:“越是智能化管理,越需要电力先行啊!”

人们常把供电部门比喻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而正在该项目对重点部位电力设施巡检的国网济源供电公司员工张峰则笑着说自己其实就是“服务员”,他说:“想行车得先铺路,要发展就得先铺电路,一个企业如同一辆车,车一旦上路,我们就得以最好的服务,把所有电路管理好维护好,确保每一辆车健康平稳行则至远。”
“济源在打造产业强市方面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这与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度契合,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当好电力‘先行官’的决心,全力以赴服务济源构建特色和优势更加彰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网济源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林说。

记者从济源经开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一路走来,处处都能看到“先行官”铺路、服务的身影,先后建成投运的220千伏金利集团和万洋集团客户变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的110千伏富士康变电站和河南豫光锌业电力迁改工程,都是为了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永远保持“满格电”。

在焦洛平高铁济源段、国家 “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现场,这里正在超前推进济源受电断面加强500千伏线路工程前期工作,届时将能有效保障济源区域未来15年的用电需求,并高效完成了南太行高速等4段高速公路建设涉及的185条电力线路迁改。
今年1至5月,济源累计全社会用电量49.14 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3.19亿千瓦时,占比高达近90%;济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8.5亿元,雄居全省第2位,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张林表示,将继续在先行中服务,在服务中先行,永远以“满格电”确保济源实现各项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