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臧祎君,秦皇岛市档案馆一级主任科员(获评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工会工作者)
参加工作29年来,我一直在档案工作岗位深深扎根、默默耕耘。有人会说,天天和档案打交道多么单调和枯燥,但我的亲身体会是,只要一门心思干进去了,同样也能收获喜悦、精彩和成就感。

臧祎君(左一)给小学生们作讲解
上班之初,六年的库房管理工作经历,除了让我深刻认识到档案安全保管的重要性外,还让我与档案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进入库房安全巡查。我仔细检查库房的温度、湿度,确保环境适宜档案长久保存;认真查看档案的存放情况,检查是否有破损、霉变等异常现象。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同时,我积极开展馆藏资源的研究,每个全宗卷我都翻阅,每节档案架我都驻足,很快就对每个单位档案的保存位置、主要内容了如指掌。在只有纸质检索工具的时代,我做到了不用翻阅索引目录,便可对重要档案资料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快速查找,成为了同事们公认的 “活索引”。
在主持档案利用工作期间,我因熟悉馆藏、服务热情,赢得了档案利用者的认可,档案利用满意率常年保持在100%。我和同事每年服务3000多人次,提供涉及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解决纠纷等各方面档案信息2万件以上。其中,一项利用成果获得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多项利用成果获优秀以上奖项,我所在科室多次被评为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五星级服务窗口。
1997年,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始配备计算机。我敏锐地察觉到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巨大潜力,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始钻研,决心要让档案管理跟上时代步伐。2000年,在领导支持下,我采购安装了全市首套档案管理系统,又与同事一起撰写了《秦皇岛市档案馆档案微机检索指南》和《秦皇岛市档案馆图书资料微机检索指南》,建立了全馆档案资料计算机录入规范和流程标准。在主持搭建馆内首个局域网后,我带头开展馆内文件及档案目录的组网录入工作。仅用半年时间,共完成31万条文件级档案目录的录入,初步实现馆内常用档案文件级目录和资料的计算机检索,让秦皇岛市档案管理从此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主持档案征集工作期间,为丰富馆藏、优化结构,我一改“坐在家里等移交”的档案收集惯例,采用“走出去、多联系”的主动征集模式,确立了以“三重”活动采集、地方特色档案征集为主的工作思路。5年的征集工作中,我带领科室人员主动采集重要活动400多场次,形成照片档案8000多张、录像档案1.5万分钟,征集各类地方特色档案5100多件,成为了记录城市发展的重要宝库。
凭着对馆藏资源的了解,我的工作岗位虽然多次调整,但一直负责档案馆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我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精心挑选展品,先后策划举办了《秦皇岛地区抗日史料展》《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暨秦皇岛长城保护成果展》《秦皇岛馆藏档案精品展》等一系列展览。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我还亲自担任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档案背后的故事。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机关干部,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社区居民,我都能根据观众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深受教育和启发,激发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回首29年的档案工作生涯,我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对档案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先后多次获得全省档案宣传、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工会工作者等称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书写对档案事业的执着,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河北工人报记者朱润胜整理)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