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区三级综治体系,织密“琴澳融合”治理网

2月24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新家园社区综治中心接到一宗棘手的纠纷案件——某工程项目的三名工人因被拖欠工资上门求助。

社区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应急调处预案,并联动区综治中心、区劳资纠纷应急指挥中心、区城规建局等部门。仅用2天时间,这场跨度三年、涉及22人的欠薪纠纷得以化解:包工头和工人同意在5月30日前分三批结清20.4万元欠薪,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

这是新家园社区综治中心自实体化运作以来的首例纠纷案件,也是合作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效能初显的缩影。

近年来,合作区按照省委政法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部署,积极探索构建“区综治中心+社区综治中心+最小治理单元”的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运行逻辑,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为琴澳一体化发展筑牢平安基石,助力合作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示范区。

纵向贯通

三级综治中心破解基层难题

走进位于横琴天河街21号的合作区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服务室等功能区井然有序。这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终点站”,更是琴澳居民感受治理温度的“服务站”。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厅

3月18日,合作区综治中心正式揭牌。综治中心虽在维护治安、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部门进驻和人员调配的难题。

按照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工作要求,合作区综治中心吸纳了公检法司及重点领域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同时吸引法律咨询顾问、专调委、爱国爱澳澳门社团、港澳义工等力量进驻。各方力量汇聚一堂,群策群力,为琴澳居民精心打造“点单式服务”。

如果说区级综治中心是枢纽,那么社区综治中心就是前沿,最小治理单元是末梢,体现出“纵向到底”的贯通力。

2024年9月13日,合作区首个社区综治中心——新家园社区综治中心揭牌。该中心坐落于横琴子期南道120号彩虹苑,面积近300平方米。

新家园社区综治中心

新家园社区综治中心主任黄少文介绍,在人员安排上,由区综治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安排综合网格员常驻中心开展工作,公检法司及重点领域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各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社区综治中心与合作区综治中心保持联动,让群众说难事、为群众解愁事、服务群众办实事。

首例纠纷案件的快速化解,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体现。“社区接到案件后,直接联动区级资源,效率提升了不少。”黄少文说。

在横琴,“最小治理单元”不是社区,而是口岸、自然村甚至是商业区。合作区通过细化治理颗粒度,将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3月31日,在合作区综治中心的指导下,莲花社区横琴口岸微单元正式启用。这里不仅是连接琴澳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合作区治理的重要一站。

启用后的横琴口岸微单元将进一步强化横琴口岸区域的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和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加强与社区综治中心、区综治中心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为往来旅客和居民营造更加安全、有序、便捷的环境。

横琴口岸微单元

目前,合作区已建成4个“最小治理单元”,包括莲花社区横琴口岸微单元,荷塘社区石山村、红旗村微单元,小横琴社区下村微单元。接下来,合作区将推动三级综治中心体系向深处延伸,将“最小治理单元”从自然村、口岸扩展至重点景区、商业区、产业园区、学校、医院,实现治理触角“全覆盖”。

横向协同

多元参与架起融合连心桥

在基层,提到政务服务中心,老百姓第一反应是用来办事的,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党员群众的。然而,提起综治中心,还有许多居民不甚了解。

“综治中心就是为老百姓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省横琴办政法工作处副处长、合作区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元志表示,合作区成立后,横琴镇不再运作,基层治理职能分散于多个部门,“群众办事难、问题解决难”一度成为痛点。

建设运行合作区综治中心,从纵向来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补齐横琴镇缺位的短板,从横向来看,可以作为省委横琴工委、省横琴办和执委会之间日常沟通的重要平台,目标是推动合作区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保障琴澳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

横琴三级综治中心体系的探索,不仅关乎基层治理效能,更承载着粤澳规则衔接的使命。

合作区综治中心的一大特色,便是引入爱国爱澳澳门社团和港澳义工参与调解,比如港澳义工站横琴分站就设立在合作区综治中心,体现出“横向到边”的协同力。

“澳门社团和义工站不是‘外人’,而是共建共治的伙伴。”陈元志强调,“这种‘澳人服务澳人’的模式会让在横琴生活的澳门居民更容易接受,我们需要建立澳门居民更熟悉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

随着澳门居民在横琴生活就业、创业规模扩大,如何高效解决涉澳矛盾纠纷,成为合作区基层治理的关键课题。

“信访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省横琴办政法工作处副处长、合作区综治中心副主任高晓奇表示,合作区将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契机,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规范化水平,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强信访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特别是对澳门居民的普及和宣传,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内地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

他表示,“横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随着琴澳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遇到的矛盾纠纷与内地其他城市有所区别,甚至在化解某些领域地矛盾纠纷时,也没有先例可循。”这要求合作区更加注重工作机制创新。

近年来,横琴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灏怡财富中心项目是合作区商办楼盘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因开发商无力招商运营,商铺交付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引发业主诸多不满。为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合作区参照业主委员会模式,推动商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立,前置化解矛盾。

在引入更多社会力量方面,陈元志介绍,立足“澳门+横琴”新定位,合作区正在邀请澳门四大社团,包括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澳门工联总会广东办事处、澳门妇联总会广东办事处和澳门民建联,加入合作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这些社团各有所长,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力量,服务好在横琴的澳门居民。”

法治与温情交织,效率与包容并存。在这片热土上,琴澳融合的治理故事,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制图、摄影:省横琴办政法工作处 梁文意

【作者】 蒋欣陈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