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为什么并入上海(为什么崇明岛的一部分不属于上海?)

崇明岛的地理特征

崇明岛坐落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临长江,东濒东海。作为中国第三大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崇明岛由长江长期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全球第二大。


崇明岛及其地理位置

崇明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提及这座岛屿常令人联想到上海。但实际上,崇明岛的北部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江苏南通市。崇明岛总面积约1269平方千米,而其西北角约50平方千米属于江苏南通。具体而言,海门区的海永乡和启东市的启隆乡,分别占据约14平方公里和36平方公里的面积,尽管地处崇明岛上,却归属于江苏南通。


上海的市政规划与崇明岛的归属

上海的市政规划经历了多次变革,然而,自1958年以来,上海与江苏之间的边界并未改变。尽管如此,崇明岛的地理形态却重新定义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格局。

1958年,江苏南通的崇明县划归上海。当时,崇明岛北部的长江中有两个沙洲,兴隆沙和永隆沙,属于江苏南通市。尽管这两个沙洲当时面积不大且不太安全,经济价值有限,但随着长江的不断冲积,到了1960年代,这两个沙洲的面积急剧扩大,由沙洲逐渐演变为岛屿。


崇明岛的行政归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沙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到了1980年代,兴隆沙首先与崇明岛相连,随后永隆沙的西部也与兴隆沙相连。于是,原本的两个沙洲逐渐融合成为崇明岛的一部分。目前,海门县和启东县已升级为海门区和启东市,而崇明县则升级为崇明区。因此,崇明岛上出现了一个岛两个市的情况,分属于上海和南通。